雅风国乐古琴馆-名家古琴专售
QQ咨询 微博分享
咨询热线:021-62250093 周二至周日
 
学习专区
 
技法·问题
乐曲下载
国乐文化
琴里贺若,诗中陶潜——贺若弼、王通、王绩
作者:admin   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点击数:   更新时间:2013年09月24日 【字体: 】 

 

 

   隋代结束了南北的长期分裂,国家开始强盛,文化也开始繁荣起来,音乐活动非常活跃。在古琴领域,隋代琴家主要以改编创作琴曲见长,这些琴家中尤以军旅琴人贺若弼,文人琴家王通、王绩兄弟为代表。

   贺若弼(544~607),又称贺若别,字辅伯,河南洛阳人,隋朝名将,琴家。年轻时会文精武,颇有名气。得北周齐王宇文宪器重,用为记室。不久,升任小 内史。善攻战,多谋略。因灭陈有功,加位上柱国大将军,进爵宋国公,后官至右武侯大将军。大业三年,被隋炀帝加以诽谤朝政的罪名杀害。贺在琴曲方面作有宫 声十小调:《石博金》、《不换玉》、《汪峡吟》、《楚溪吟》、《越江吟》、《孤愤吟》、《清夜吟》、《叶下闻蝉》,《三清》等。宋初人改《石博金》为《楚 泽涵秋》、《不换玉》为《塞门积雪》。苏轼诗:“琴里若能知贺若,诗中定合爱陶潜”,称其曲趣含陶潜诗情。今《西麓堂琴统》尚存《清夜吟》。

   王通(584~615),字仲淹,门人私谥曰“文中子”,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,隋儒家学者、哲学家、琴家。王通出生在官宦世家,其父王隆,曾于隋开皇初,以国子博士待诏云龙门。其孙王勃,为初唐文学“四杰”之一。

    隋文帝时,王通曾上“太平策”未见用,遂退居河、汾之间,授徒自给。弟子甚多,时称“河汾门下”。其学主张儒、佛、道三教合一,基本立足点则为儒学。著作 有《乐论》,已佚。王通常在汾亭鼓曲,钓者闻其所奏,称其有“廊庙之志”,“声存而操变矣”,于是痛感时世不济,空有抱负,作《汾亭操》。现存琴曲《古交 行》相传就是他的作品。

    王绩(585~644),字无功,号东皋子,绛州龙门人,王通之弟,隋唐之际文学家、诗人、琴家。王绩性格放达,不喜俗礼,曾被授秘书省正字,不乐在朝, 求为六合丞,嗜酒不任事,不久回乡。到唐高祖武德初年,以前官待诏门下省。当时太乐署史焦革家善于酿酒,王绩因而求为丞;后来焦革死,王绩便弃官回到东皋 著书。作有诗云:“阮籍醒时少,陶潜醉日多,百年何足度,乘兴且长歌。” 曾“加减旧弄”,改编琴曲《山水操》,为世人所赏。

上一篇:两宋琴史      下一篇《溪山琴况》的美学思想



友情链接: 雅峰国乐官方微信 扫描添加关注官号:雅风国乐
首页 | 琴馆环境 | 名家古琴 | 学习专区 | 视频分享 | 联系我们
版权所有:上海来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8010580号-1 技术支持:上海飞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